(14)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9.文章第(1)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10.第(9)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4分)
。
11.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4分)
。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觉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清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
C.文章第六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
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的担心。
第Ⅱ卷 表达题(共96 分)
13——20题 (共24分 每题3分)
1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外连衡而斗诸侯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B、焚百家之言 言:著作 。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广博地学习。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1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弃甲曳兵而走(兵器)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B、善假于物也(借助)
天下云集响应(像回声一样)
C、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发展)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忠诚可靠的)
D、无(无论)贵无贱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通)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斧金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声非加急也,而闻者彰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蒙故业,因遗策
因利乘便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以五十步笑百步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1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去看,下列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的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21——23题
21、在下面的横线处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另举一对例子;句式与划线部分相同)(4分)
纵观宇宙万物,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美人蕉一年能长一米多,但美人蕉经不起风霜,一年一枯;松柏一年只长一寸左右,但松柏顶风冒雨,千年常绿。
22、把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三个按先后顺序排列的句子,使表达意思更清楚明了。(4分)
www.jiaoshi66.com学者、专家们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
改写:
23、将下列语句依此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句连贯,只填字母。(4分)
我国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 。苏州园林 。 。 。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讲究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①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②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③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 可绝对不讲究对称 ⑤这是什么
⑥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个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回廊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参考答案(高+考.资源网供稿)
答案:1.D(过:拜访)
2.C(A第一个“以”是介词“凭”,第二个“以”是“以人”之省,是介词“用”。B第一个“则”是“就是”,第二个“则是表承接连词“就”。C两个“乃”都是“于是”.D第一个“而”是表转折,第二个“而”表承接)
3.C(A句省略的当是“两个戏班”在B句省略的当是“兴化部”,D句省略的当是“我”)
4.B(①②④是马伶学艺归来后所做的非演艺方面的事,只有③⑤(从侧面写出了其技艺大增)
5.B(B项“演出完毕变服装逃走”与文意不合)
6.(1)兴化班这一天的演出远远超过了华林班。(2)观观察他的举止,聆听他的言语,我时间久了就学到了。((1)是日:这一天。远甚:很远。(2)察:观察。聆:聆听。得之:学到了)
【译文】姓马的艺人是金陵(今南京)戏班里的。金陵是明朝的留都(迁都后置官留守),皇帝祭孔社稷之神的地方和百官都有,又是太平昌盛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求得欢乐。那些年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的士女,人多得脚碰脚。戏班凭技艺有名声的大约几十个,而其中名声最显著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班,一个叫华林班。有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两个班子举行盛大会演,普遍邀请金陵的贵客、文人以及那些美丽的妇人、文静的秀女,没有谁不来到。安排兴化班在东面的戏台,华林班在西面的戏台。两边戏台都演唱《鸣凤记》,就是写杨椒山先生故事的。等到演唱一半,艺人发声歌唱各种曲调,声音高低快慢,一并受到观众称赞。当演到两个相国(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地区之事时,西面戏台上演严嵩相国的是姓李的艺人,东面戏台上就是姓马的艺人。这时座位上的客人就向西面看而赞叹,有的大声呼叫让人拿酒,有的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戏台,头不再向东看。不久再往下演唱,东面的戏台上不再能够演唱终了。问其中原因,原来姓马的艺人因技艺在姓李的艺人之下而感到羞耻,已变换衣服逃走了。这个姓马的艺人是金陵擅长演唱的人,他离开以后,兴化班又不肯擅自用别人替换他,于是竞然停止技艺不演出,因而华林班独自声名显著。离开以后将近三年马伶回来了,他四处告知他的老伙伴,向新安商人请求说:“现在希望为我们举行宴会,邀请前次那些宾客,我们愿意和华林班再演出《鸣凤记》,献上一天欢乐。”演出开始以后,不久演到两个相国争论收复河套地区之事,姓马的艺人又扮演严嵩相国出来了。那个姓李的艺人忽然惊叫出了声,他爬着向前,自称弟子。兴化班这一天的演出远远超过了华林班。这天夜里,华林班的艺人拜访这个姓马的艺人,说:“您是天下擅长演技的人,但是无法取代姓李的艺人。姓李的艺人演严相国达到了极点,您又从哪里学到了技艺超出他之上呢?”姓马的艺人说:“本来如此。天下的人无法取代这位姓李的艺人,而这位姓李的艺人却又不肯教我。我听说现在的相国昆山顾秉谦,他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就跑到京城,请求当他的门卒三年,每天在朝房侍奉昆山相国,观察他的举止,聆听他的言语,我时间久了就学到了,这是我拜认老师的经过啊。”华林班的艺人一起围着他下拜,然后离开。
tag: 高一语文 检测 黑龙江省 语文试题 双鸭山市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