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资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965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7【参考答案】

  (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每点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

  (2)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8、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焚百家之言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以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10、第9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4分)

  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凉)

  11、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4分)

  答案: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D 】(4分)

  .13、C 14、A 15、D 16、B 17、D 18、B

  19【答案】B

  【解析】A.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项“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0、【答案】A 【解析】B项“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21、参考答案:

  冰雕雕刻起来比较省力,但冰雕享受不了温暖的阳光,一到春天就要融化;石雕雕刻起来艰难费力,但石雕经日晒雨淋,昂然矗立。

  22、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

  多人对此报告进行论证后提出了不同意见。

  学者、专家们通过论证,证明这些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

  23、③①④②⑥⑤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出题者:田晶)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提示]

  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高+考.资源网供稿)

 

上一页  [1] [2] [3]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