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教案设计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教案设计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762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教案设计,
[点拨]
①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节日,一般作诗文咏重阳,都离不了登高、赏菊、吟秋的内容,这首词也不例外。但与吟秋多悲慨的传统不同,毛泽东眼中的菊花不仅开得艳,开得香,体现出勃勃生机,而且是战地黄花,令人遐思无限。这“黄花”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开得漫山遍野,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这一句形成了生机盎然的意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豪迈旷达的情怀。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②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肃杀的秋天在诗人的眼中胜过“春光”,具有勃勃生机,秋色无限。这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前程感到无限美好,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情怀。

(四)总结扩展
1、总结
毛泽东的这两首词都是写秋,但都一反古人悲秋的传统,一扫衰败萧瑟的气氛,以壮阔绚丽的意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2、扩展
回忆或查找几首写秋的古诗词,思考完成课后练习四。
[提示] 毛泽东这首《浪淘沙》描绘的是滂沱的雨景,浩淼壮阔的海景的主旨句是最后一句,表达的是对革命胜利、中国人民翻身作主的感慨。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一般滋味在心头。
[提示] 此词上片就环境烘托,下片只用一个具体的比喻,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均可解脱的愁苦,是所谓的“亡国之音”。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提示]此为深秋怀念远方亲人之作。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提示] 此诗作于朗州贬所,却以一鹤排云、直上晴空赞颂了爽朗明丽的秋天,寄托了诗人高旷豪迈的胸怀。

(五)随堂练习
(2003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以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很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光,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