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题要防止学生对虚实概念没有理解,不知何谓诗歌创作中的“虚与实”,没有按照题目要求“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来回答,没有具体内容。
(2)【答案】表达的是闺人(女子)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征人的无限思念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首“闺怨诗”——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在唐代,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思征夫词;一是怨商人语。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社会背景的。由于唐代疆域辽阔,边境多事,要征调大批将士长期戍守边疆,同时,唐代商业已很发达,从事商品远途贩卖、长年在外经商的人日见增多,因而作为这两类人的妻子不免要空闺独守,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必然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抒写她们怨情的诗也就大量出现了。
11.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学素养。
(1)犹抱琵琶半遮面 未成曲调先有情
(2)骐骥一跃 功在不舍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分,每空1分,有缺字、错字、多字的,该空不得分】
1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答案】B E【本题的解题区间分别在第3、5、6和第7节,B句的用意在于通过比较,揭示出《凉州词》的艺术手法,进而引出本词的内容特征,它属于“引例句”,而非“依据”(论据)句。E句刘永济的本意是要指出各个版本写作“黄河远上”是不正确的】
13.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在文本中找准与选项相对应的具体语句,然后排除选项的干扰信息,选出正确选项。B项的对应语句在第2节,本项的错误在于“‘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是沈祖棻的结论,而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结果则是作者的猜测。】
14.本题从围绕中心展开论证的角度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答案】本节围绕这一观点,以事实为据,从作品的内容特征和作者的写作风格两个层面加以论述。(2分)①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而较富于美感的意境与当时有劝人思归悲凉之意的《凉州词》的演唱氛围不协调。(1分)②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王之涣,完全能写出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的“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诗句。(1分)【不要拘泥于答案,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15.本题从论证角度的层面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答案】不重复。(1分)第4节是援引史书记载的天气现象的史实,由此推论出“黄沙直上”说的可能性。(2分)第5节则是引用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的“名言”论断,由此证实了“黄沙直上”说的合理性。(2分)两节虽都谈到当地地理天象问题,只是论证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不要拘泥于答案,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16.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答案】(1)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悲苦情感。【2分,每点1分】(2)主人公被撞和原男友不赴约的借口都与大雨有关,描写大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分,意思对即可】
17.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以及赏析作品的形象和内涵的能力。
【答案】 (1)第一次:表现了“小伙子,,善良的心地,他真诚的话语触动了主人公的心灵,使她受到了很大的震撼。【2分,意思对即可】第二次:与前男友的背倌弃义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前男友的谴责,又表现出女主人公已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不管什么社会,好人总是有的。【3分,意思对即可】
18.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答案】一方面,他的做法应该受到谴责,他为了得到厅长的女儿,抛弃相爱四年的资本家的女儿,使女主人公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伤害。【3分,意思对即可】另一方面,他的做法也有不得已而为的因素,因为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不允许他与资本家的女儿相亲相爱。【3分,意思对即可】
19.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案】文学创作方面:①坚守文学的革命原则,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1分】②求通俗与普及,且能持之以恒地在创作中加以实践和运用。【1分】
文学教育方面:①兼容并包,尊重价值上的多元性;【1分】②连接新旧,使文化活用,把文学引导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1分】【不要拘泥于答案,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20.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答案】(1)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小小的弱点”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1分】不足之处:少独具肯定性,无创见创获,风格少变化、少新意。【1分】优点:能调和折衷,兼容并包,使得文学得到了繁荣发展。【1分】
(2)①客观真实再现朱自清先生的形象,使得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1分】②先抑后扬,为后文写朱自清先生的牺牲自我等精神做张本和铺垫。【1分】
21.本题考查考生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答案】认同。【1分】作家的“常人品性”是一种“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这种质朴厚实的品性使得作家更能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贴近人的心灵,反映大众的心声。【1分】这样的作家给人的感觉是“真人”真性情、朴素无华,他的作品是真实的,最能反映生活、贴近民众的,因此说“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常人品性”更重要。【2分】而所谓的“英雄气质”是一些作家过于强调“小我”,以自我为中心,标榜“个性”,虽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1分】但也因之可能会脱离生活,脱离民众,走向极端。【1分】因此,作者说“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这是一道探究题,能结合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22.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筛选信息,概括观点的能力。
(1)网络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难以防范 【3分】
(2)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3分】
23.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答案】(1)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平稳增长,【1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增长迅速,【1分】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基本稳定。【1分】
(2)扩大普通高等教育,【1分】重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分】
【不要拘泥于答案,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24.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有:
⒈ 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
⒉ 记叙、描写、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力;
⒊ 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
⒋调动语言及知识积累的能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基
础等级
50
分内
容
25
分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5
分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
展
等
级
10
分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表现力强
见解、构思新颖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表现力强
见解、构思较新颖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语言略有表现力
tag: 检测 测试题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