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后练习答案说明
一
1.第一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二问:作者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从“赂秦”的国家来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一是从不赂秦的国家来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第一问:从第一个方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第二问:用了以下对比的语句:
秦“攻取”所得与受赂所得对比:“秦以攻取之外……其实百倍”。
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对比:“诸侯之所亡……其实亦百倍”。
以上两个对比之间也构成对比。通过对比,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
祖父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对比:“思厥先祖父……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与“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比。
“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
“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对比。
通过以上四个对比,说明诸侯割地的情形和后果,得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结论。
其余略。
3.第一问:从第二个方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第二问: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两国灭亡的具体原因是其本身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但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
燕、赵“战败而亡”是“诚不得已”。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略。
二
非1.不是。
2.错误,不对。
3.没。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4.不能。
或1.有人。
2.有时,偶或。
3.有的……有的……
4.或许,也许。
得1.得到,获得。
2.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
3.能够,可以。
4.读děi,必须,应当。
相1.互相。
2.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可译为“我(们)”“你(们)”“他(们)”“它”“她”“对方”等。
3.读xiàng,辅佐君主的大臣,即宰相。
势1.形势。
2.势力,力量。
3.形状。
三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使……听到,动词的使动用法。
3.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削弱、使……变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洁,使……洁;美,使……美;饱,使……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四 略。
tag: 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