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六国论》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六国论》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874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六国论》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六国论·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论史讽今,针对性强,观点鲜明的特点。
3.学习本文多种手法综合运用,使论点得到多层深入的充分证明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多种论证手法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难点:论证的针对性——论史讽今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文言文三读法
(自读—译读—导读)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我们还清楚的记得,贾谊把秦亡的原因归结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并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秦强而己弱。然而作为政治家站的角度不同,则观点也有差异,时代环境不同,作者的分析也不同。那么,作为文学家的苏洵对六过灭亡的原因又持什么看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他的《六国论》。

二.作者介绍、时代背景: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为“唐宋八大家”苏洵著有《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权书》,《权书》共10篇,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为第八篇。
宋朝建国以后吸取唐末五代的教训,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一切权力归中央,削弱了将帅的权力,但同时有造成兵力渐趋衰落,以致在与辽和西夏的交战中输多胜少,只好割地赔款以求和。针对这种现实,作者以历史上六国灭亡的教训立论,借古讽今,借六国因贿赂强秦而亡的历史批评宋王朝贿赂契丹、西夏的失策。

三.听录音,正音正句读。
1.下列句子中停顿正确与否,请在句后括号里作出判断。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③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④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无误的几项是:(                     )
A 率(shuài,率领)赂秦耶    盖失强(qiáng,强大)援 
B 暴(bào,暴露,显露)霜露         奉之弥(mí,弥漫)繁
C 洎(jì,至,到)牧以谗诛                  胜负之数(shù,命运)
D 思厥(jué,其,他的)先祖父             如弃草芥(jiè,小草)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E 犹抱薪(xīn,柴草)救火                     食之不得下咽(yān,咽喉)
F 为(wéi ,为了)国者无使为(wèi,让)积威之所劫(qié,挟制)哉

四.理解分析第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非兵不利         兵:兵器
2.战不善             善:恰当
3.赂秦而力亏     亏:亏损,减弱
4.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道路(抽象)
5.或曰                 或:有人
6.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
7.盖失强援         盖:表原因,大概因为
8.秦以攻取之外              以:凭着,用
9.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10.则秦之所大欲            则:那么
11.以有尺寸之地            以有:才有
12.理固宜然                   固:本来
13.此言得之                   得:得当,对

(二)通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三)一词多义理解。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得
A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  此言得之
C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E  然后得一夕安寝
2.亡
A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B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D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E  河曲智叟亡以应
3.事
A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  天下事有难易乎
C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  不事稼穑

(四)选出与例句中黑体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1.不赂者以赂者丧
A  秦以攻取之外                    B  以有尺寸之地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举以与人,如弃草芥
A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举宠为督      D  杀人如不能举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A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借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A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C  兵不厌诈                        D  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

(五)比较下列斜体字的古今意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分析文段
1.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何处?他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答:“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作者在第一段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否有太过武断之嫌?请说明。
答:因果论证。作者的观点并不武断,因为“不赂者以卢者丧”。
3.第二段中作者又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请说明之。
答:有对比论证,“先祖父”与“子孙”对土地的态度;举例论证,概述六国赂秦的情况;引用论证,引用《史记·魏世家》中的话。
4.作者是怎样描绘六国国君在赂秦这件事上表现出的心态的?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六国论》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