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大地的震动》,完成7-10题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块“拼合”起来的。这些地壳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的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把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据测定,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20千米。
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也就是说,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多倍,是6级地震的约1000倍。
按照震级的大小又进一步划分为5个级别:超微震,震级小于1,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人们也不能感觉;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人们有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也就越低。
由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几种地震。一种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另一种叫陷落地震,这种地震是由于地下的空洞坍塌而引起的地面震动。再一种是由于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地震,叫人工地震。这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
地震产生的根源在地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都有一些微观和宏观的征兆。比如,大地震发生以前地形会发生变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等也会发生变化,地电出现异常,指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甚至失灵,气候反常,一些动物也会有异常的反应。有时,地震出现之前,还会听到地下发出闷雷般的地声,看到天空出现红、黄、白等颜色的地光。
现在,我国各地都建立了地震观测台站,观测、记录、分析各种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和数据。但是,地震测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目前还是个世界难题,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准确预报地震这个课题,正等待着有志者去完成!
7.地震破坏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请以汶川地震为例加以说明。(3分)
8.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震级与烈度的联系与区别。(3分)
9.下面是依据本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进行的分类,选出不恰当的一项。(2分) 【 】
A.根据人是否有感觉,可分为无感地震和有感地震。
B.根据震级和烈度的大小,可分为9个震级和12级烈度。
C.根据是否有人为因素,可分为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D.根据地震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和非构造地震。
10.国外极少数支持“藏独”的人别有用心地说四川地震是“对中国人的报应”,激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极大愤慨。请运用上文介绍的知识,结合下面链接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驳斥的话。(4分)
【链接1】我国的地震活动十分频繁。三千多年来有记录的地震就有近万次,其中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破坏性地震有二千多次。而汶川正处于板块断裂带上。
【链接2】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惨烈的大地震,仅上世纪就有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7.5级大地震,1923年日本8.2级关东大地震,还有1960年的智利特大地震和1985年的墨西哥大地震,都造成了惊天的灾难。
(一)(共12分)
7.(1)地震的破坏力与震源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浅,破坏力越大,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仅20千米,所以破坏力大。(2)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破坏力越大,汶川地震震级为8级,所以破坏力大。(3)与烈度有关。烈度越强,破坏力越大,汶川地震最大烈度为11级,所以破坏力大。(3分)
8.联系:震级与烈度成正比。区别:震级是固定的,烈度是变化的。(3分。阅卷补充细节略)
9.B(2分)
10.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1)地震是自然现象,是天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中国是多地震国家,汶川又处于地震活动带;(3)国外也有地震,造成的损失也很严重,“报应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灾区人民的亵渎;(4)将政治和汶川地震随意联系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说地震是报应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4分)
二、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
①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
②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
③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呢?
④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A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因为B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还发现,在距离震中50公里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1.35左右衰减。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动态应力②”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⑤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
【注释】①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②应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双方产生的相互对抗的力。
21.请概括余震的另外两个特征及余震产生的原因。
(1)余震的特征:①;②强度小,大都不会造成破坏,多次就成灾;③
(2)余震产生的原因是
22.第②段采用的说明方法除打比方之外,还有 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23.第④段中加浪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温馨提示:AB任选一处作答,2分)
21.(1)特征:①同一地发生,持续时间可短可长(1分);③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1分)。 (2)原因是:①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1分)。②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或“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1分)。(意思接近即可)
22.①作比较或列数字。(1分) ②其作用:(1)作比较:把第一天和第十天的余震强度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任意回答一种即得1分)
23.不设统一答案,以下两个答案仅作参考。
tag: 知识点 说明文 初二语文初二语文学习,初二语文学习大全,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