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讲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教学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含义、本质、目的;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
教学方法:讲解法和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依法治国的概况
1、定义: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对家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办事。
3、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等途径和形式,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物,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在人民授权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某些权力,因此,依法治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5、原因
①地位: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作用: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的长治久安重要保证
6、要求
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做到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
③司法机关严格执法
④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
⑤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⑥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1、关系
(1)区别:
①定义不同:
以德治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依法治国(略)
②范畴不同:
依法治国属于政治文明;以德治国属于精神文明
③依据不同:
依法治国依照宪法和法律;以德治国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④手段不同:
依法治国以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以德治国以感召力和劝导力手段。
(2)联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可以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tag: 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复习教案,高三政治总复习指导,优秀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