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苏丹红”食品曝光以后,市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就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检查,共查获涉嫌含红食品278瓶(袋)。并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及时消除群众可能产生的恐慌。
在注重食品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监管的同时,还强化了重点时段的监管。春节、五一、及夏季来临之际,市、县都组织职能部门早做准备,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加强节日值班,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确保特殊时段的市场食品和群众消费的安全。仅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上半年就组织了9次联合检查行动。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去年4月和8月,国家和省多部门分别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其中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下发的“皖食药监办[20**]167号”文件确定在淮南、铜陵、芜湖三个市进行试点,但同时要求没有被列为省级试点单位的市,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确定1-2个县(区)和1-2个行业开展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文件要求,今年3月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滁州市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和《滁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和原则以及具体工作步骤。确定全椒县为市级试点县,试点行业为酒类生产企业。同时要求其他没有被列为市级试点的县、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2个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文对全市酒类生产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其中29家生产企业反馈了基本情况调查内容,收集了有关酒类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等资料,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部分县、市也分别确定了各自的试点行业。
(六)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市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市质监局结合自身职责在1月份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将全年的工作重点提前广泛宣传和动员,并于1月22日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在人民广场举办大型集中宣传活动,与全市数十家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拉开了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序幕。市工商局在“315”活动中将食品安全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宣传。全椒县政府确定20**年为食品安全活动年,4月28日召开全县“食品安全活动年”暨诚信建设大会,政府领导、监管单位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代表等共240多人参会,会议期间各监管部门与近百户监管对象的负责人签定了食品安全责任书或承诺书,并组织参会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坚持诚实守信 维护食品安全”的千人签名活动。
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于7月5日至11日开展了主题为“食品安全 人人有责”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一是在人民广场举办了由市农委、工商、质监、卫生、商务和食品药品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大型宣传,组织数百名企业员工代表集体进行食品安全宣誓承诺;二是由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举办了向首批数十家食品经营企业和餐饮单位发放“食品安全投诉电话”授牌仪式,向社会公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举报投诉电话;三是联合开展对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进行集中检查,督促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对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其他部门和县(市)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市累计有千余人次参加宣传,制作宣传展板近百块,悬挂宣传条幅近百条,发放宣传资料数千份,在社会上得到良好的反响。另外,充分利用市、县电台、电视台、滁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大幅增加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报道,及时向公众披露有关食品热点问题的准确信息,逐步在群众中营造出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同时,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也能结合本职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利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编发“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简报”11期,以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宣传典型和推动工作。
半年多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与食品市场的现状仍有较大差距。
首先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困难很大。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绝大多数是没有规模的小种植、养殖户,小作坊、小加工点,量大面广水平低,广大农村地区消费水平不高,鉴别能力差,给市场监管和源头治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种植、养殖业及蔬菜、瓜果、肉产品、水产品的违禁药物使用和农药、药物残留问题;学校食堂,特别是乡镇学校食堂的基本条件、卫生条件差和安全意识淡化问题;学校周边摊点销售不符合要求的小食品、小饮料问题;工地食堂卫生管理问题;街头大排挡无证经营问题;生猪定点屠宰场的规模、设置和管理还不完全符合要求等等。
其次,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处在起步阶段,部门之间在沟通、协调、配合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真正的监管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再加上食品监管工作本身难度大,任务重,少数部门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主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协调力度。
三是食品安全诚信制度建设工作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主要是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餐饮消费等企业的诚信制度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要把企业是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观念深入贯彻下去。
四是经费投入还有很大差距,食品安全执法、抽检、检验等基础经费缺乏,基础配套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一个新的模式,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有效运转。省政府《决定》中对此有专门要求。但从现实情况看,多数地方政府没有认真落实。
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国务院领导提出的要求,全国将力争在3-5年时间里达到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大幅减少的目标。今年是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食品安全如何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我市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强化各级各部门监管责任,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查处大案要案,着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努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认真贯彻两个《决定》和全省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 安全工作的决定》,是我们当前及今后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这次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就是根据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召开的。我们一定要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努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放心。市政府已将与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签订的《20**-20**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分解给各职能部门。市政府将与各县、市、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将作为对各县、市、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按照《责任书》的内容,加大检查、督查力度,也希望各地、各部门能以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决定》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好、抓实。
(二)着眼当前,突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年全省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食品10项整治品种和应采取的五大措施。确定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是,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突出抓好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品等10类重点品种的整治,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我市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专项整治计划。在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整治。深入开展农药、兽药和畜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试点;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以及水产品氯霉素等药物残留的监控。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标识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严厉查处粮、肉等10类重点品种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启动糖果等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推进肉制品等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加大对小麦粉、肉制品等15食品无证生产查处力度。加大对规定的50种食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取缔无证生产的小作坊。开展食品卫生许可专项整治。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辖区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制假“黑名单”等五项执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食品召回制度,建立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审核、注册管理制度。通过建立食品生产企业档案、签订承诺书、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管。
三是加大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开展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营养保健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10种包装食品;开展重要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粮食制品、肉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干制菌品等五大类品种。查处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加工的食品,劣质大米或用变质粮食加工的粮食制品,销售病死肉、注水肉、私宰肉、未经检验检疫的各类肉品,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和水果,非法使用保鲜剂加工的水果,使用甲醛、工业碱等有毒有害物质浸泡的水产品和水发制品;开展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社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农村食品集市。加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监管。积极开展争创示范单位活动,在全市培育1-3家省级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同时,积极推进农村食品流通网和监督网建设,实施超市、“放心店”下乡工程。
tag: 医药卫生,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医药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