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501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先生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荆轲刺秦王》一文选自《战国策》。

  D.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撰写的史学巨著《史记》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我们过的《陈涉世家》《鸿门宴》都选自《史记》。

  7.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成语。

  (1)做事清苦,功劳很大。

  成语:_______________

  (2)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成语:_______________

  (3)形容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成语:_______________

  (4)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成语:_______________

  (5)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

  (2)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其还也。”亦去之。

  9.用“/”给下列的文言语段断句。

  (1)薛 谭 学 讴 于 秦 青 未 穷 青 之 技 自 谓 尽 之 遂 辞归 秦 青 弗 止 饯 行 于 郊 衢 抚 节 悲 歌 声 振 林 木 响 遏行 云 薛 谭 乃 谢 求 反 终 身 不 敢 言 归。

  (2)弈 秋 通 国 之 善 弈 也 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其 一 人专 心 致 志 惟 弈 秋 之 为 听 一 人 虽 听 之 一 心 以 为 有鸿 鹄 将 至 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虽 与 之 俱 学 弗 若 之 矣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吾 曰 非 然 也。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②。’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③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万镒④,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比:接连。②贾:通“价”。③先后:偏义复词,即“先”,先导。④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苏代为燕说齐为:________

  (2)先说淳于髡曰说: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愿:________

  (4)以为马食以为:________

  1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①。栾书②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③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④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⑤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⑥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选自《左传?成公九年》)

  【注释】

  ①铜鞮:古地名,在今山西沁县南。②栾书:晋国大夫。③子重:即下文的婴齐,楚国令尹。④税:同“脱”。⑤泠人:即伶人,乐官。⑥侧:指子反,楚国大夫。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人讨其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使税之,召而吊之吊:慰问

  C.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朝:朝见

www.jiaoshi66.com

  D.称大子,抑无私也大:同“太”

  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秋,郑伯如晋给贡职如郡县

  B.非小人之所得知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仁以接事,信以守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事虽大,必济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公曰:“能乐乎?”B.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晋侯视察军用仓库时,无意间见到了楚国战俘钟仪,因为被他的忠君爱国行为感动,所以下令释放了他。

  B.钟仪在回答晋侯问话时,提及本国尊贵的人婴齐和侧时也直呼其名,表达了对晋侯的尊重,所以晋侯放他回国了。

  C.晋侯问钟仪楚国国君怎么样,钟仪先推说不知道。晋侯一再追问,钟仪就举出楚君小时候的事来敷衍晋侯。

  D.范文子认为钟仪有仁、信、忠、敏的高尚品格,如果放他回国,他一定会为晋国办成与楚国和好的大事。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写作练习。

  16.在本单元中,我们领略了古代杰出人物的风采,烛之武、荆轲、刘邦、项羽……请你从本单元课文涉及的人物中任选一个,以“我看……”为题,写一段文字评说历史人物。注意引用史实,字数不限。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积累整合】

  1.fàn zhuì yì quē huán bǐ

  2.(1)ɡōnɡ通“供”,供给。(2)yǐ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3)zhì通“智”,明智。(4)yuè通“悦”,高兴。

  3.(1)焉:为什么。陪:增加。(2)为:给予。赐:恩惠

  (3)阙:侵损、削减。唯:句首语气词,表希望。

  (4)因:依靠。敝:损害。(5)是:这。过:过错。

  (6)辞:推辞。犹:尚且。

  4.

  答应边远的地方语气词如果

  赞同当做边邑哪里好像

  表约数见识浅陋怎么你

  往,到还是,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的自己的

  助词,不译代“行李”

  5.(1)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3)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4)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5)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6)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6.编年体 左丘明 《公羊传》 《谷梁传》

  【感悟鉴赏】

  1.A

  2.C

  3.C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

  5.(1)点评:暗示秦帮晋成霸业必使秦自己的力量削弱,从根本上动摇秦晋联盟基础,不能不让秦伯动心。(2)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又不失时机地从历史出发,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3)进一步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晋的贪欲,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