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一学习初一生物学习初一生物教学教案:血液循环系统(3课时)

初一生物教学教案:血液循环系统(3课时)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一生物学习 | 人气:947

标签:初一生物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初一生物教学教案:血液循环系统(3课时),

  (2)心脏中空,分为四个腔,左右被膜分开,且不相通,上下被瓣膜分成两个腔(记住“上房下室”)参照课本P45图3-11,告诉学生如何分辨心脏左右部分,指出图中的左右是心脏在人体内的真实方向,这个方向与我们看图者自己的左右方向相反。

  (3)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心脏是一个器官,主要有心肌构成,主要特征是能自主地、有节律地收缩、舒张。

  (4)血管的名称: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教学时可边讲边画简图,同时结合课本图解和模型讲解。

  2.血管

  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表:

  名称管壁厚度弹性功能

  动脉厚富有弹性(强)运送血液离开心脏

  静脉较薄小运送血液回心脏

  毛细血管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微具

  弹性介于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进行物

  交换

  重点强调:毛细血管与其功能(物质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1)径极细,血流极慢,仅可容红细胞逐个通过(有利物质进行充分交换)。

  (2)管壁极薄(有利于物质进出)。

  (3)分布广,数量大。

  3.血液循环系统内的瓣膜结构:出示自制瓣膜模具,先顺着往里面倒水,然后反过来倾倒,使学生充分感受瓣膜的作用:使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

  (1)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2)动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3)静脉瓣:静脉管腔之间的瓣膜,保证血液流向心脏。

  强调:不要误解为动脉瓣是存在于各种动脉之中。

  五、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B)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心房

  (C)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D)心脏内既有动脉血又有静脉血

  (2)取新鲜的猪心脏一个,往肺动脉内注水,最后水从_______流出。

  (3)手背上常见的“青筋”就是( )

  (A)静脉 (B)毛细血管

  (C)动脉 (D)静脉和动脉都有

  (4)下列关于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管腔极细 (B)管壁由平滑肌构成

  (C)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管内血流速度很慢

  2.课后练习

  (5)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血循环时,头部向右(视野外)。

  ①在视野中,血向左流的小血管是________。

  ②如只从视野中判断,则血液由______血管流向______血管的为动脉。

  ③显微镜视野中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______。

  (A)血从较大血管流向很小的血管

  (B)血流速度很慢的血管

  (C)血管壁很薄的血管

  (D)红细胞只能单个通过的血管

  3.参考答案

  (1)(B) (2)肺动脉 (3)(A) (4)(B) (5)静脉;较大,较小;(D)

  4.简要分析

  (1)人体心脏分为四个腔,其中左右不通,上下相通,但由于房室瓣的存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静脉与心房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左心室把血压到全身各处,路线较远,所以肌肉壁较厚。人体心脏的左部为动脉血,右部为静脉血。

  (2)因为从肺动脉倒水注入右心室,由于房室瓣作用,心室中的水不能倒流入心房,故水仍从肺动脉流出。

  (4)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根本不可能由平滑肌构成。

  (5)观察的是尾鳍,头部向右,所以心脏应在右侧。显微镜下血向左流,实际是向右流动,即向心脏方向,而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

  2.了解脉搏产生的原因及测量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某同学因不讲究卫生引起下肢皮肤发炎,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在手背输液,那么,你能分析手背静脉中的抗生素是如何到达下肢皮肤发炎处的吗?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已有知识经验: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途径和人体内心脏血管的相关知识。为使问题顺利解决,教师可将问题分层细化(分五个步骤进行):

  (1)抗生素在人体内的起始点在哪里?(手背的静脉内,存在于血液中)

  (2)手背中的血液在流动吗?流向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从静脉的概念入手,因学生已知静脉是与心房相连,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故不难回答流回到了心脏(抗生素也就自然到达心脏,必须指出回到右心房,进入右心室)。

  (3)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什么?它能把血送到下肢吗?与右心室连接的血管是肺动脉,而送到下肢去的动脉应是主(体)动脉。故仍不能送到下肢,而是送到了肺部。

  (4)从上可知送到下肢的血液应是从主动脉出来,而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也就是说肺部的血液只有回到左心室,才能最后到达下肢;问题是肺部的血液如何回到左心室?同理回到心脏的应是静脉,与左心房连的是肺静脉,即血液由肺静脉流回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

  (5)左心室的血液通过主动脉,然后逐级分支到达下肢毛细血管(由于内环境知识要在第六册讲解,教师只要讲到毛细血管即可,如有好奇学生问题可简单介绍)。

  在以上分析时,为加强理解,防止遗忘,教师可在黑板上作如下记录:

  手背处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

  下肢血管←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

  (三)概况总结

  1.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学生已经知道,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血液从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结合以上分析血液有两次出心室,两次进心房。以左心室为起点的循环,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称为体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的循环,把血液送到肺部,称为肺循环。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血液变化的规律:着手点是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得到了氧气,成为动脉血,进入肺静脉,此时应特别强调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之后进入了左心房,左心室,所以从左心室出去送到全身各处的是动脉血,与周围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后,变为静脉血,送到右心房和右心室。结论:

  (1)肺循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体循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

  (3)肺循环与体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无先后顺序。

  3.脉搏

  (1)测量部位—— 腕部桡动脉。

  (2)脉搏每分钟次数与心跳次数一样,成年人安静时约75次∕分钟。

  (3)介绍我国中医切脉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

  (4)小测试,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四)巩固应用

  请同学们设想:如果你是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红细胞,那么在体内时刻进行着怎样的历程?对人体起怎样的作用?(既复习巩固了血液循环,更为重要的是巩固体循环与肺循环时血液中氧变化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1. 手背处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

  下肢血管←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初一生物教学教案:血液循环系统(3课时)》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一生物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