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教案 | 人气:166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作为西文最有影响的人道主义哲学家,弗罗姆一生致力于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与西方马克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对于个体自由的追求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社会无意识”与“社会性格”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变社会属性,使劳动不再异化,而成为一种真正自由的劳动,使整个社会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这就是弗罗姆理论的主要内容,可见“爱”在他的理论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节选自他的著作《爱的艺术》。在作者看来,“爱”是改变社会性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爱作为一种艺术,是可以学习与掌握的。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儿童成长的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全文10个小节,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应该能够综合母爱与父爱,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父爱与母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注意第1小节开头、第2小节、第3小节开头对成长过程的描述,好要注意第9小节,与课文不同的翻译是:“最后,一个成熟的人逐步达到这一点,他是他自己的母亲,也是他自己的父亲。”(孙依依,三联书店,1988年)这一翻译更接近原文的意思,也更能够反映出本文纵述一个人成长过程的思路。

其中第1——3小节是从儿童情感能力发展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这一部分是按照成长过程来阐述的;第4——8小节则是从情感对象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这一部分则是先叙述现象(第4小节),再阐述原因(第5——8小节)。

全文的最后两个小节则是从综合的角度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

弗罗姆对于“爱”的理解,他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将“爱”放到人类存在的本质的高度去对待与认识。所以,他在文章中将爱看成是维系社会关系的根本所在,“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同时也将爱看成自己付出的一种回报。

作为《爱的艺术》中“爱的理论”的重要章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作者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对自己的“爱”的理论的阐述。我们知道弗洛伊德是将人的一切行为归结为人的“潜意识”(本我),但是,弗罗姆则认为社会形态与性质本身也会对于人的情感的发展发生作用,我们可以注意到作者在第7小节阐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弗罗姆希望能够将弗洛伊德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强烈愿望。当然,在这里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应该是外在于人类心智的客观实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张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赖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的意识是客观实际的反映,虽然对客观实际又能动作用,但是却是第二位的。弗罗姆站在西方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力图秉承张扬人性的西方思想传统,所以他格外强调“社会潜意识”以及“社会性格”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他通过这样两个概念将人本理论与唯物史观结合到了一起,并且将马克思理论逐渐过渡成一种人道主义理论,调和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人文主义之间的矛盾。<BR
在这一方面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进一步阅读心理分析学派的另外一位大师卡尔·荣格的著作,在他的著作中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提出了一个“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认为在本我的背后还有一种更为广大的心理基础就是“集体无意识”,它能够左右人的潜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过与弗罗姆的观点不仅能相同的是,荣格的理论更多的是人种学意义上的,而弗罗姆的观点则更多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

另外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弗罗姆的“父爱”与“母爱”不是指的现实生活中父亲或者母亲表现出来的情感,而是指的是一种“理想典型”。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父爱或者母爱,是对于父爱与母爱的具体表现的一般特征与性质的抽象。所以在第8小节,作者对于母亲和父亲提出了表现自己的感情的具体要求,我们会发现弗罗姆要求母亲更多的鼓励孩子独立和正视困难,而父亲怎应该更宽容,并且要给与孩子更多的自信。事实上,可以这么说,弗罗姆认为理想典型的父爱与母爱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只有做父亲或者母亲的人能够有意识的综合这两种爱的力量,才能够真正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在此基础上,弗罗姆进一步提出,一个人的成熟就应该“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因为这样的生命个体既秉承了父爱与母爱的优点,又在综合的过程中懂得这两种情感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注意,在这里弗罗姆不同意弗洛伊德的关于合并父爱与母爱而产生一个新的心智结构的观点,而是强调了父爱与母爱是在人的心智里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的,是一种能够综合而不是“融合”或者“结合”。<BR
所以,这一篇文章不是简单的父爱与母爱的颂歌,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这一点一定要非常清晰。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

这个设计主要是按照课本单元训练的要求来实施,在学生一般的阅读经验中往往对于一些说理成分较大的文章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畏惧之心,关键问题就是对于文章结构和思路的理解不够,无法体会发现文章条理与思路的快乐。其实理趣,也是一种趣味,甚至其发现的快乐更甚于其他文体,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着重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教学重点】

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建议从文章阅读技巧与方法的角度去导入。善于在叙述中发现作者思路的灰蛇草迹,善于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经验,才能够得到阅读的快感与乐趣。)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完成这样的工作

大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三项内容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一、母爱的优点与缺点

二、父爱的优点与缺点

三、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年龄段
特征

刚出生阶段
 

8岁以下
 

8——10岁
 

少年时期
 

成熟时期
 


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是自己的整理内容尽可能完备。

二、仔细比较:为什么文章题目不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的内容,并为他们营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BR
三、讨论: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四、如何解决父爱与母爱中的不足?

五、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六、弗洛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七、在一次尝试回答问题:问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八、课后拓展:能不能对这个题目有更深入的阐述?(建议阅读《爱的艺术》一书相关章节“爱的理论”部分)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