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常识网总结计划部门工作总结2017XX市民政局工作总结

2017XX市民政局工作总结

六六教师之家 | 部门工作总结 | 人气:746

标签: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部门工作总结范文,http://www.jiaoshi66.com 2017XX市民政局工作总结,

三是加强婚姻登记管理,提高婚姻登记质量和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依法开展婚姻登记工作,20**年贵阳市云岩区评为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贵阳市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达4个,贵阳市婚姻登记机关多次被市政府评为流动红旗窗口。20**年,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39040对,其中:结婚38101对,离婚8579对。开出未婚证明25858份。办理涉外、涉港、澳、台婚姻登记459对(结婚417对,离婚42对);补领婚姻登记证30对。

四是积极帮助部队办实事解难事。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双拥工作,在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在重大节日期间广泛开展拥军慰问走访活动,深入部队调研,切实为部队排忧解难。仅20**年市级财政就拨慰问驻筑部队专项经费就达211.16万元,其中元旦、春节市四大班子领导率队慰问走访驻筑解放军、武警、消防、边防等部队38家和市级重点优抚对象20户,发放慰问金106.28万元;“八一”建军节市领导和市民政局班子成员慰问走访驻筑驻筑解放军、武警、消防、边防等部队38家和市级重点优抚对象20户,发放慰问金104.88万元。今年通过我局协调,先后解决了武警水电二支队军事营房建设用地;落实解决了武警后勤基地周边村民违规占用军事通道问题;协调解决78149部队因凝冻所致水、电线路受损问题等等,全年支持军队建设投入经费3000多万元,进一步增强了军民渔水情宜。还配合解放军画报社做好《和谐之风拂林城—“全国双拥模范城”贵阳市双拥工作纪实》专版宣传报道,扩大我市双拥工作的社会影响。

五是积极筹集安置指示,顺利完成安置任务。每年退伍士兵安置是民政工作的一件大事、难事,政策性安置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退伍安置人数需求,自谋职业的局限性又无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冲突。为贯彻落实政策性安置和自谋职业的双向选择,促进退伍士兵就业,缓解退伍士兵安置压力,市民政局积极与劳动部门和各企业单位协商,筹集劳动就业指标660名,解决退役士兵就业问题,有效维护了退伍士兵的正当权益。同时通过多渠道筹措退役士兵就业培训经费190万元,用于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的就业竞争力。20**年接收退役士兵1900人,其中退役士兵自谋职业400人,占应安置人数的34.9%,进一步提高了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

六是认真落实军队离退休人员的“两个待遇”。按照民政部、总政治部等军地六部《关于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购房面积未达标货币补差有关问题的通知》(政联[20**]6号)、《关于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20**[7]号)文件及全省房改会精神,认真做好贵阳市军休干部房改宣传发动和数据摸底,认真落实好军休干部的待遇。按照省厅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我为和谐军休作贡献”大讨论活动,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提高了军休工作人员服务军休干部的自觉性。今年贵阳市军队离退休第二休养所被授予全国先进单位,两名军休干部获全国先进个人。

www.jiaoshi66.com

七是规范殡葬行为,强化殡葬管理。为切实加强殡葬管理,与市直相关部门签订了20**年殡葬管理目标《任务书》,将20**年殡葬管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区、市、县。为应对清明期间群众祭祀高峰的安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草拟了清明节群众祭扫活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有序。进一步规范农村公益性墓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贵阳市民生态型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强殡葬管理切实减少乱埋乱葬现象。1至12月份全市火化量22286具,处置率为98%,其余按规定寄存在殡仪馆。

八是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认真落实“微笑列车”项目。依法开展救助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保障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帮扶返乡农民工救助服务工作,制定了滞留农民工救助工作预案。6月22日起 ,开始“避暑季”街头救助专项行动,10月28日 启动冬季露宿街头务工人员救助行动,建立街头露宿农民工临时寄宿点7个,出动车次90台次,派出工作人员300人(次),劝导救助农民工2500人次,全年共救助各类求助人员7745人(次)。同时继续做好“贵阳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工作。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微笑列车”项目,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及时送治,为32位患者办理“微笑列车”治疗登记手续。

九是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按照省厅20**年工作安排和年度目标任务的要求,完成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实施分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90%以上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实现了“三分开”。对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进行了初步调研,草拟了《贵阳市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并下发。协助完成了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和社会组织基础数据表的填报工作。参与开展了“万人相亲会、贵阳医药展览会、餐饮为全国系统会、房地产展览会”等一批公益性大型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新社会组织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全面规范了涉及社会组织工作行政审批标准化建立,缩短审批时限80%以上,金阳行政服务窗口受到多次表扬。完成了社会组织年检1194家,年检率98%。启动区县市社会组织注销、撤销工作,撤销23家。

十是认真做好老龄服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贵阳市“老有所养”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及时召开20**年全市老龄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也由试点转为全面铺开,通过开展日托、半托、上门服务、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为老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为切实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下拨专款15万元用于增设“居家养老”工作服务点,开办“老年人饭桌”、“托老所”等项目,受到了老年朋友的欢迎。部分区县还为老年人提供特色服务项目,如南明区开展了“晚霞彩带”服务活动,云岩区开展了“爱心电话6608999”等便利服务活动。配合公交部门办理老年人免费乘车卡7.2万张,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6800个,发放高龄津贴 483.5万元,80岁以上老人护理补贴98.4万元。由于贵阳市老龄服务工作出色,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集体。

(三)保增长,积极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灾后重建、地名设置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

一是防汛救灾工作有效开展。按照新的应急预案框架,结合贵阳实际,修订了各级救灾应急预案,完善了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实现了与省、市、区县、乡镇、村(社区)预案的衔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为切实做好冬春期间受灾和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对冬春期间灾民缺粮人口按每人每天1斤粮食,人均二个月进行补助,及时下拨冬令春荒救助款1574万元、棉被410床、棉衣350件,专项用于解决春荒期间灾民和困难群众的口粮、衣被、取暖等临时生活困难。今年部分区、县连续发生洪涝灾害和风雹灾害,特别是白云区、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较为严重,先后启动四级应急响应2次。全市受灾人口47.954万人/次、农作物绝收18532公顷、因灾倒塌一户3间、因灾损坏居民住房1652间、直接经济损失8165.31万元。灾害发生后,民政部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迅速采取行动,全力投入救灾工作中,对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及时给予救助,对因灾造成倒损的村(居)民房屋1655间进行恢复重建(八月底已完成),全年全市投入救灾资金2495万元,下拨棉被410床、棉衣350件、帐篷2顶,确保了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是强化备灾减灾,加强监督管理。为进一步扩大救灾物质储备规模,增加救灾物质储备品种,年初下拨157万元专项用于区、县(市)增加救灾物资储备,使全市救灾物资储备数量基本能应对常规的自然灾害。为切实做好减灾工作,根据全国防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及《贵州省综合减灾规划》的要求,配合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省、市减灾委及部分成员单位在人民广场联合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悬挂标语横幅600余幅、张贴宣传画2000余张、展出展板1205块、发放宣传资料21万多份。南明区、花溪区结合本地实际在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期间开展救灾应急救助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与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协商,将贵阳三中等12个单位设立为贵阳市首批避灾场所,认真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和“民政安居模范工程”评定。还配合市审计局、财政局以及局纪委对对全市救灾、捐赠款物的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监管。

三是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加快。2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老有所养”行动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抓好国办福利机构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社会化养老工程,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不断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完成了第一社会福利院“老人康复楼”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建设资金计划;新建市精神病医院已经批准立项,正在抓紧完善相关手续;贵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综合改造规划,作为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老有所养”行动计划(20**-2012)的意见》规划的重点项目,该工程已完成立项、规划等前期工作。截至11月全市社会办福利机构新增5家,增加床位数312张。

四是借鉴经验,科学、规范设置地名标志。按照袁周市长提出的要科学、规范设置贵阳地名标牌的指示精神,3月份到北京实地考察学习,专门向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地名处、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地名处、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以及北京市民政局咨询有关北京市交通地名标志的设置情况,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探讨。同时积极做好“贵阳市楼门牌设置示范一条街”的设置工作,已先后完成了南明区 “瑞金南路”、云岩区 “春雷路”、乌当区“新创路”、花溪区“学士路”、开阳县“胜利西路”、清镇市“民兴路”、息烽县“育才路、东门路、河滨路”、小河区“浦江路”等十条路的楼门牌设置任务,数字地名二期工程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2017XX市民政局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部门工作总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