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常识网报告汇报经验材料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经验材料

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经验材料

六六教师之家 | 经验材料 | 人气:241

标签: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小学班主任经验材料,http://www.jiaoshi66.com 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经验材料,

创新工作方式  构建转移平台 做大做强做优劳务经济

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全县总人口48.5万,其中,农村人口35.3万人,有农村劳动力21.3万人。近年来,我们以农民增收为根本,跳出农业抓农业,不断提升劳务经济产业地位,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拓宽转移渠道,构建转移平台,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已累计转移劳动力11.2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52.7%。其中,有组织转移5.77万人,全年劳务创收3.5亿元, 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实现921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5.7%。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拓宽领域,构建对接平台

我们把拓宽转移领域,开辟就业空间,作为抓好劳务工作的切入点,辟市场、建基地、搞对接,构筑了农民工通向市场的广阔平台。一是着力辟建劳务基地。我们把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劳务输出的主攻方向,重点开辟了长江以北、京、津、金三角和黄、渤海就业带。20**年,县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大连、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地召开籍在外工作人员联谊会,建立劳务用工基地308个,在全国33个城市建立了联络站。已于山东兄弟制衣有限公司、大连景宏劳务服务公司、北京海淀保安大队、江苏昆山等47个用工单位建立了千人以上稳定输出基地,共签定劳务用工定单5.1万人。二是全面开展劳务对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县乡领导出去搞对接、召开劳务对接大会搞对接、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搞对接、能人带动搞对接、亲情友情乡情搞对接、驻外办事机构搞对接、培训机构搞对接、创建品牌搞对接、利用劳动力档案网上搞对接等多种对接形式,全面推介我县劳动力资源。特别是今年初,我们成功召开了第一届“县劳务输出对接大会”。全国112家企业、148名代表及我县2万多名农民参加了劳务对接大会,中央电视台等12家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为农民提供用工岗位4万余个。当场有11986名农民与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实现了劳动力供求双方的直接对接。三是大力开发境外市场。

四是全力打造劳务品牌。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把劳务品牌作为商品来经营,以品牌占领市场,从而提升了的劳务知名度和美誉度。精心打造了“亮心大姐”家政服务品牌,经培训的“亮心大姐”成了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家的保姆,国家某领导人的家政服务员,输出“亮心大姐”5431人。目前,我县的这一劳务品牌已经成为全省三大知名品牌之一,并得到张左己省长的首肯。

二、阳光操作,构建培训平台

我们把劳动力培训作为做强劳务经济的首要,构建了良性发展的转移培训平台。一是确立培训重点。在培训对象上确立重点,突出抓好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农村16-35周岁有转移意向的青壮年农民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分批次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专业上确立重点,把重点放在市场需求量大,易于就业的焊工、车工、为主的制造业,以木瓦工、装璜为主的建筑业,以裁剪、美容、餐饮为主的服务业,以计算机、家电为主的电子业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整合培训机构。对全县38家培训单位进行优化整合,认证了24家国、民办培训学校,同时,为提高培训层次和水平,引进了江苏阜宁职校、市商务职校、市东亚大学等县外培训资源,与全县15个乡镇职校联合办学。目前,已构建起以县职教中心为主阵地,社会办学为基础,乡镇职校为依托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由过去的1.2万人提高到现在的2.1万人。三是实行公开招标。本着“阳光工程”阳光操作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竞争培训单位。按照法定程序,于20**年5月21日召开“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招标会”,在县公证处的公证下,被国家阳光工程办公室认证的21家培训机构参加投标,15家培训机构中标并当场签订了培训合同,从而实现了培训农民工的最底限收费。四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工培训,立足本地培训资源,调动县职校、乡镇成职联校的积极性,面向农民开展订单培训,同时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乡联合等形式,既减轻了培训费用,又提高了就业率。全年实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6500人。

三、畅通渠道,构建信息平台

我们把建立劳务信息网络作为链接外埠市场,拓宽转移渠道的前提,构建起了及时畅通的信息平台。一方面拓展信息输入渠道。依托黑龙江劳动力转移网,以及各种媒体、驻外机构、外埠劳务输出基地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延伸触角,广泛收集外埠劳务市场用工信息;另一方面完善信息输出系统。充分发挥县劳务市场主渠道作用,建立起了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为基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快速反映机制,利用县乡信息网,编发用工信息简报,村设立信息板,达到了当日信息当日向农民发布。全年共发放用工信息达15万张(份),提供用工岗位8万余个。

四、强化保障,构建服务平台

我们把强化服务,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实现劳动力转移总量扩张的关键,构建起了全方位的服务平台。一是强化中介搞服务。大力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支持和鼓励劳务经纪人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外埠市场。建立农民工协会组织,在(何处)成立农民工协会  个,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吸纳更多的农民向外埠转移。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成立合法的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开展有偿服务,使劳动力转移工作逐渐形成了政府搭台、群众自发、中介服务的崭新局面。 二是强化领导搞服务。把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和“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完善工作推进机制,逐级分解任务指标,逐项落实责任义务,把抓劳务经济的工作成效作为考核班子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严格兑现奖惩,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三是强化扶持搞服务。我们对农民工在土地流转、信贷、户籍、教育、保险、子女入学等16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承办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学校、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免收一切费用,在建设用地上优先考虑并适当优惠,在资金上优先予以贷款。全年共减免税费2213万元,提供贷款2810万元。四是强化维权搞服务。高度重视农民工维权工作,明令各部门和职业介绍机构,严禁对农民工进行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严禁以各种形式雇佣童工,严禁拖欠农民工工资,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年共为在江苏南通六建公司等6家企业务工的农民索要工资72万元,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经济,我们已经制定了《县劳务经济三年上台阶发展规划》,确定了创建“全省劳务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同时,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发挥优势、再接再厉,促进全县劳务经济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经验材料》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经验材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