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常识网职能部门劳动就业同寨村劳务调查报告

同寨村劳务调查报告

六六教师之家 | 劳动就业 | 人气:410

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jiaoshi66.com 同寨村劳务调查报告,

同寨村劳务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贾河乡同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79户857人,耕地面积2247亩,人均耕地2.62亩,农业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蚕豆、洋芋,经济作物主要有当归、大黄、党参和油料作物,支柱产业主要是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全村劳动力430多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30多人,近两年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在100人左右。笔者在下村开展工作之余,通过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和入户座谈等办法对同寨村的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劳务在农民增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率越来越大。随着劳务市场劳力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出外打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同寨村出外务工农民的劳务收入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年,同寨村劳务收入 331300元,占劳务输出家庭全部收入的49.4%,因劳务输出使全村人均收入净增387元。劳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搞副业”,而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当前,全村共有固定电话22部,其中有劳务输出的家庭18部,占固定电话总数的82%;全村共有手机14部,其中有劳务输出的家庭12部,占手机总数的86%;全村有彩电153台,其中有劳务输出的家庭113台,占彩电总数的78%。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摈弃了陋习,为全村两个文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劳务信息建设滞后,务工者每年出门打工仍然处于盲目外出状态。村上没有劳务经纪人,务工信息几乎没有。劳务输出的主要信息传递和组织方式是通过农民交往圈中的人际口传来进行的,出外务工还处于先走出去再找工作,流动无序、盲目性大的状态 ,导致务工成本高,在就业选择时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就业稳定性差。

3、劳动力综合素质比较低,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没有实现效益最大化。据对出外打工的近百户家庭调查,总体感觉是,劳动力文化素质、择业观念、技能素质诸多方面不能适应现代用工企业的需求。据统计,全村出外务工者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文盲高达60%,劳动技能较差、没有掌握适用技术的无技能劳动力占务工人员总数的99%。而没有技术,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二、三产业就业,这就加剧了低层次产业领域就业的过度竞争,导致工资待遇比较低。统计显示,拾棉花的平均收入3573元,修路的平均收入2842元,种地的平均收入2613元。据调查,村上有一部分劳动力曾经参加过县上的劳务培训,但均由于本人对学技术重视不够和培训时间太短等原因而最终没有掌握技术。对于掌握适用技术,群众还是存在着目光短视的问题。在调查过的人群当中,没有一个人打算自己交学费学技术――尽管都认识到了掌握一门适用技术就意味着能挣到更多的钱。

4、务工类型单一,就业门路窄。村上外出务工人员务工地点多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一个都没有。务工类型单一,基本上都是苦力型。在近百个出外务工人员中,拾棉花的占62.5%,修路的占12.5%,干农活种地的占17%,其它占8%。由劳务工务工地点、信息传递方式和务工类型的单一程度等方面来看,同寨村的劳务经济是典型的受信息渠道和劳动力综合素质尤其是技能素质双重制约的低层次劳务经济。

  由以上几方面可看出,劳务输出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置疑的推动作用,它已成为农民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劳务工的工资是务工人员通过艰苦而繁重的体力劳动换来的,劳务经济还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阶段。劳务工信息闭塞和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下依然是制约同寨村劳务经济发展的瓶颈。 www.jiaoshi66.com

几点思考:尽管这仅仅是一个村的劳务状况,但根据笔者所掌握的其他乡及贾河乡其他村的情况来看,觉得同寨村在劳务上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政府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劳务工培训上,政府近几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还未找到完全适合于宕昌实际情况,尤其是宕昌农村和农民实际情况的培训的方式方法,存在“油费了但灯不亮”的问题;在劳务信息服务上,政府缺乏可靠而准确的信息源,没有建立先进快捷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在信息上还处于“外情内不详,下情上不知”的状态,即外面的用工信息和本县的劳务工信息县上劳务部门都掌握不够、不准。同时,县上掌握的信息又不能及时、准确的传递到村上;在发展劳务经济方面,乡(镇)政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目前,乡(镇)政府的作用仅仅体现在按照县上下达的培训指标为县上劳务培训机构组织农民参加培训这一低层次领域。在发展劳务上,乡镇是被动的,是“跑腿”的角色,而没有发挥“主体”作用,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县的劳务经济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二、立足县情,多措并举,广开渠道,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发展劳务的路子

1、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层次和水平。加强技能培训是改变劳务工在劳务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条有效途径。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现实状况,要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抢占劳动力市场的突破口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形成以培训促进输出、以输出带动培训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大劳动力致富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县乡财政拿出一定的劳动技能培训资金,对培训资金纳入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培训资金使用实行“谁培训、谁受益”的办法,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开展多元化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不断提高培训实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充分发挥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县劳务培训中心等劳动力培训机构的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劳务技能培训基地,最终形成多元化培训的格局。在当前,以乡镇为单位办培训学校应成为全县劳务培训的主要形式,乡镇要唱“主角”,这样才能让群众就近培训,降低培训成本,才能真正提高培训的覆盖率,真正让群众学到、学会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他们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培训内容应当随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培训重点。在培训时,要避免出现以下现象:由于培训时间太短,农民无法真正掌握技术;在培训上“撒胡椒面”,即对市场需求量大的,且群众真正需要的技术没有重点培训,而为了形式上完美或取镜头贪多求全;单次参加培训的人太多,有机会看,没机会操作,无法掌握技术,等等。三是开展订单培训,不断提高培训针对性。引导县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联合办学,提高培训人员的就业率。培训时以培养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敬业精神为重点,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能力、就业稳定性和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技能培训的行业项目,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对劳动力进行劳动纪律、吃苦耐劳、文明行为等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竞争力,逐步树立宕昌县域品牌。

2、强化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水平。一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广泛动员县、乡、村干部组织劳力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务工。对国家正式工作人员可考虑采取先鼓励、后退出的办法,即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并提拔重用,待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之后,责令其逐步退出经纪人队伍。同时,通过奖励、宣传等引导性措施,支持鼓励长期在外地的建筑工头、种养大户牵头带领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利用其长期在外脑筋活、门路广、关系多的优势,组织和介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赚钱,实现外出劳务者和经纪人的“双赢”。二是在新疆、内蒙古、广东、深圳、宁夏、山东、江苏、上海等劳务输出集中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其主要职责是及时掌握并向县上反馈所在地劳务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联系用工单位,发展订单劳务;协调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的关系,为外出务工者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三是大力发展劳务中介机构,加快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步伐。支持鼓励各部门、各类经济实体、社会服务组织和能人大户创办劳务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劳务中介机构在提供务工信息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3、强化各种配套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服务质量。一是抓好信息服务。一方面,县上要创办宕昌县劳务网站,通过网络向用人单位和外出劳务人员提供本县农村劳动力可供资源和外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同时,网站还要设立法律法规、务工常识和求助投诉热线等栏目,为劳务工提供全面服务,提高劳务工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县劳务办可在各乡镇、各村设立劳务工作站,形成县、乡、村劳务信息快速传输链,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知和县、乡、村信息快速互动。同时,县劳务主管部门和各地劳务输出办事处加强联系,广泛搜集劳务用工信息,及时加工整理,经县乡村劳务信息传输链通过网络、电视、广播、黑板报、信息传单等多种渠道向社区、农村发布,尤其在每年出外打工高峰期间,县有线电视台可充分利用电视信号在农村覆盖范围大的优势,24小时滚动播出务工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劳务需求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切实有效的减少劳务输出的盲目性。二是抓好输后服务。对外出劳务人员加强输后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允许外出务工人员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转租,保护他们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收益。县上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在必要时要到劳务输出集中地区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工资待遇、职业病防护、安全保障等各种合法权益。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同寨村劳务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tag: 劳动就业,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劳动就业

相关分类
劳动就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