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焦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兰芝》教学设计,
焦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优秀的长篇民间叙事诗,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对《孔》诗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已经很充分,也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焦母为什么要赶走刘兰芝”这个问题似有不同意见,各种教学参考书中大多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而且关系到对这首诗歌的人物、矛盾冲突和主题的全面深入的理解,笔者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文中看,刘兰芝美丽善良,忠贞不渝,有情有义,又聪明又能干又有教养,几乎无可挑剔,焦母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这个媳妇呢?
有人说,在焦母看来,“生小出野里”的刘兰芝配不上自己“仕宦于台阁”的儿子;有人说,刘兰芝不会生孩子,这在封建家长眼里当然罪不容赦;还有人说,焦母刁钻古怪,不可理喻,她的行为本身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言的。这些说法也许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好像均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至于说到封建家长与青年男女之间的斗争,家长要行使自己的权威,青年人则向往爱情自由、婚姻幸福,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个说法当然没问题,但总觉得太抽象太笼统。我们知道任何人总是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就刘兰芝而言,则是生活在她与焦母、焦仲卿和小姑等特定的具体的每天都要面对的人际环境中,我们应该从分析这样一个具体的人际互动出发,弄清矛盾的发生发展和激化的过程,从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进而理解矛盾的性质和作品的主题。
那么,焦母与刘兰芝的矛盾究竟发生在哪里呢?其实,焦母自己明明白白地讲了她对刘兰芝的不满,那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我们一直认为这是焦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诬陷之词,其实,这是焦母的心理话,焦母“久怀忿”的正是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然而,刘兰芝自己辩解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我们从文中也看到刘兰芝是一个很温顺而懂礼节的女子。问题在于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没有说错,矛盾也正是在这里。
所谓“举动自专由”,其实是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个性精神的坚持。刘兰芝不只是才貌双全,更是一个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表现在:
一、洞察人情世态的聪慧,深感悲剧结局的难以挽回。“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乃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刘兰芝的行止见识明显超过焦仲卿,这固然有刘兰芝自身聪颖敏锐的因素,还有刘“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封建的一套道德观念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和刘的母亲相对比较开明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刘兰芝作为一个媳妇承受着更多的和更直接的来自封建宗法思想、男权思想和家长制度的迫害和摧残,
二、坚持个性有主见,维护尊严不屈服,这是对家长专制权威的最大挑战。
比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争取主动,维护尊严。
又如,离开焦家前“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的一段描写和“上堂拜阿母”的一席不卑不亢的言辞,更表现了刘兰芝的沉着镇静,遇事有主见,有礼有节,处处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又表示了对焦母——自己的对手——应有的尊敬,甚至同情,这一点实在太了不起了!紧接着是“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对此,我们通常理解成这段话表现了刘兰芝的善良,但在善良之外,应该还有许多复杂的感情:眼看着小姑长大了,等待着她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自己的母亲还比较开明,而焦母却是这样一个专横的家长,可怜的小姑啊,可怜的女人啊,我们女子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为什么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再如,阿兄逼婚时,她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终于到了,这时,她反倒显得十分冷静,她知道任何直接的反抗只会招来更大的被动和屈辱,不如痛快地答应,让他们暂时得意一下吧,然而,她将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予他们以最后也是最严厉的一击。“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一个美好的生命毁灭了,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了阴暗窒闷的历史长空,照见出封建家长的丑恶灵魂,也照见出封建宗法思想扼杀人性的罪恶本质。
三、刘兰芝是一个外表柔顺、内心刚烈的女子,在与婆婆的相处中,尽管“奉事循公姥”,但她的聪颖敏锐、她的才华识见、她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她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美和真的追求、对人性尊严的捍卫等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一定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种行止见识是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的,特别是当焦母发现自己那个向来温驯听话的儿子也因为刘兰芝而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这更使她感到震惊和惶恐。焦母再也不能忍受了,“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这个家长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了,而有着强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背景的封建家长一旦被触怒,等待着这一对渴望爱情和幸福的青年男女的命运将是可怕的,正像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样。在美与丑的斗争中,尽管美被毁灭了,但是,她在毁灭之前和毁灭之时发出的耀眼光芒将长留人们心底;丑恶胜利了,但只不过证明了自己更加丑恶!这就是悲剧的价值所在。
当然,我们还不能认为刘兰芝就是一个自觉地追求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的先驱,她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是自然的本真的又是强烈的(任何真正的爱情都具有某种叛逆性),对捍卫人格尊严的意志更多的是源自她的感性和倔强的性格,她当然也不可能认识到造成自己和焦仲卿的人生悲剧的真正根源。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刘兰芝这一光辉的女性形象的价值和意义,又要注意不能离开课文的实际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拔高这个人物。
另外,焦母也是一个女人,她也曾经是一个被压迫者,但她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以后,摇身一变,成了压迫者,便用自己做媳妇时的一套标准要求刘兰芝,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女人嘛,就应该这样过,难道还能怎么样?当她发现刘兰芝身上有一种异样的东西,她惊恐了,她要动用家长的权威予以铲除,然而,她错了,刚烈的刘兰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后她失去了这样一个好媳妇,也把自己的儿子陪进去了,真不知她凄凉的后半生将如何度过,也不知道她能否从中悟到什么。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和高明——凶残和高明的结合意味着什么?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焦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兰芝》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