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梁书?张充传》:“充少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锦帽”两句,写出打猎的阵容(“锦帽”是锦蒙帽。“貂裘”是貂鼠裘)。“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见《三国志》)。
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用《汉书,张冯汲郑冯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苏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他。未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夏承焘)
《武陵春》赏析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53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易安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上一首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是一首最能体现辛弃疾豪放风格的“壮词”。
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两人志同道合,畅谈、商讨抗金北伐之计。尔后又相互赠和,抒写豪情壮志,此词便写于此间。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写词人酒醉之中,拨亮灯光,仔细端详宝剑。词人受权贵排斥.闲居在家已久,胸中积忧,只能借酒求醉。而这—醉,更触发了他无限的感慨,他是多么迫切地希望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寥寥六宇,便把一个壮志难酬、郁闷不平的英雄形象勾画出来了。
从“梦回吹角连营”到“赢得生前身后名”写梦境。“吹角连营”,出征杀敌的号角已吹响,军营一片沸腾.士气高涨,军心振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在部队的背地,战士们正在分享上级犒赏的大块烤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沙场秋点兵。”在秋天的战场,一支士气高昂的队伍,正以其赫赫军威,接受检阅.这是何其壮观!何等威武!“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们仿佛看到了战场上英雄正骑着“的卢”骏马风驰电掣,我们仿佛听到了他开弓放箭时那有如霹雳的巨响。此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英雄形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声后名”,指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这是英雄凯旋归来的喜悦与愿望,宇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爱国热情。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一转,又回到现实,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又怎能不悲叹“白发生”呢!此句与首句互为呼应,与中间的梦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
此词基凋雄壮高昂,气势磅礴.不愧为一首“壮词”。其结构也极为奇特。一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下片转入新意,或上下片连为一贯。这首词却突破了这些框架,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过片不变,这种结构上的创造性.既为内容所决定,同时也突出了辛弃疾不圃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并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作者巧着一个“”字,统领全词,表现出塞下苦寒、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②词的下片重在抒情,作者妙用一个“”字,表现出将士们因思家心切、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
2.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阙重在叙事,所叙述的主要内容是:
②词的下阙重在抒怀,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
③词的上阙巧用典故,表现出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是:
④词的下阙妙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渴求重用的句子是:
3.赏析李清照的《武陵春》并答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中交代季节特征的一句是:
②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浓重哀愁的两个细节是:
③试简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将温庭筠的《望江南》改成一篇200字的小散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①何处寻,锦官城外②柏森森③。映阶④碧草自春色,隔叶⑤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⑥天下计,两朝开济⑦老臣心。出师未捷⑧身先死,长使⑨英雄泪满襟。
[注]:①丞相祠堂:“丞相”即“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丞相祠堂,位于今成都市,今名武侯祠。②锦官城:现成都,古称锦官城。③柏森森:相传武侯祠堂前有大柏树,系孔明亲手所植,“森森”,林木高大茂盛貌。④映阶:指草色映照稠堂台阶.形容野草旺盛。⑤隔叶:树林枝叶之间,形容枝叶茂盛。⑥三顾频烦:指刘备三次亲自到南阳革庐拜访诸葛亮。⑦两朝开济:指蜀国刘备、其子刘禅两朝;开济:开创帝业,匡济危局。⑧出师未捷:指诸葛亮出师北伐,平定中原大业未获成功。⑨长使:永远使。
结合注解译读全文,自选角度,对本诗写两三句评点的话。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诗词曲赋中有太多写“愁”的佳句——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
tag: 基础知识 练习题 初三语文识字与写字,识字与写字大全,初中学习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识字与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