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一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一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教案 | 人气:839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一,

鸿门宴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二)继续学习比较阅读法,增强学生读史的兴趣。
(三)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同一篇文章中不同用例的比较。
在同一篇文章中,同一个字词往往出现多次,其中有相同的用例,也有不同的用例,这是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的可贵感性材料。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将这些用例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加深理解,学会鉴别,从而使认识逐步深化,从片面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现择“为、之”举例如下:
要作比较的字词  《鸿门宴》中的用例  词义  词性  读音 
为  君为我呼入 公为我献之  替  介词  w8i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    w6i 
  何辞为     语气词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像是、如同  联系动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制订,想出  动词   
  使子婴为相 客何为者  当、做、干     
之  吾得兄事之 不如因善遇之 天下皆叛之  代人  代词  zh9 
  切而啖之 拔剑撞而破之  代物     
  为之奈何 此……曹无伤言之  代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去、往  动词   
  今日之事何如 欲诛有功之臣 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  限定关系  结构助词
一曰连词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交戟之卫士  修饰关系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  使主谓结
构词组化     
  非常也       
 
除同一个字词不同用例的比较外,还可以对某些语言现象作综合性比较,在比较中区别其异同,摸清其结构规律和功能特点。如《鸿门宴》里同时出现“吾”、“我”两个第一人称的人称代词,谈话双方有用于对对方的尊称和对自己的谦称,它们的出现条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规律可循?这些都可以作比较,使各种语言现象条理化。这里仅将与说话的行为和所说出来的话有关的字词列表比较如下:
有关
字词  《鸿门宴》中的用例  词义  词性  读音  基本规律
曰  项羽大怒曰:“且旦飨士卒……”  (下命
令)说  动词  yu5  1.“曰”后用冒号,后面跟直接引语作宾语。词义基本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但较之更广泛、灵活。
2.“谓”字的独立性较差,往往要与“曰”、“言”连用;其词性有从动词向介词转化的趋势,一般皆可对译成现代汉语的“对”,引出听说话的一方(可省略)。
3.“说”当动词用时与现代汉语中的“说”,音、义均不相同。
4.作动词用的“言”,常与“曰”合用,独用时后面的宾语多间接引语。
5.“说、言”都可用作名词,指所说的话。
6.“语”用作动词读yù,用作名词读yǔ,如“小子无所畏,胆敢助妇语”、“语不惊人死不休”。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问道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诺”  回答
说      
  亚父……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  骂道      

 
 
说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告诉   
动词
 
 
动词   
w8I
 
 
shu@  
  谓沛公曰……  告诉(对)      
  出召项庄,谓曰……  告诉(对)      
  范增说项羽曰 鲰生说我曰  劝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话  名词  shu#  
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此……曹无伤言之  说、
讲  动词  y2n  
  言于项伯曰 因言曰  说      
  今者有小人之言 具以沛公
言报项王  话  名词    
语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告诉、
相告  动词  y)  
报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报告、转告  动词  b4o  
告  良乃入,具告沛公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告诉  动词  g4o  
 
(二)已知与未知的比较。
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对其中某些容易混淆的多音多义字或比较生僻的字词,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在哪几篇古文里见过面,在哪些词语里用过,有几个读音,哪个读音和什么意义、何种词性相配合。这样教,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学一点牵动一片,用已知启发未知,以新知巩固旧知。这样比较,在用例的多样性和概括的全面性方面要优于前一种比较方法。讲授者可带着学生,在已经学过的文章和常用词语的范围内纵横驰骋。举“将、参、见、属、安、于”例如下:
要比较的字词(附:《鸿门宴》用例)  已学过的古文或常用词语中的用例  词义  词性  读音  比较结果
          
将(所以遣将守关者)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无实义  助词  ji1ng  凡指领兵打仗的人或领兵打仗的行为读jiàng,不读jiāng。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与“扶”同义  动词     
  将功赎罪 将功补过  用、拿  介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李白乘舟将欲行  将要  副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带兵的人  名词  ji4ng   
  陛下不善将兵,善将(将)  带兵、率领  动词     
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加 参谋     动词  c1n  此处“参”通假作“骖”,音cān。
          
  参差不齐     形容饲  c5n   
  与“叁”通     数词  sān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海参     名词  sh5n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一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见(私见张良、项伯入见沛公、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登高而招……而见者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看到  动词  ji4n  本文中的“见”词义可分别译为诏见、拜见、探望、看到等。都读jiàn。
          
  高见 远见 愚见 浅见  见解  名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欲谒上,恐见禽  被  介词     
  是马也,……才美不外见图穷匕首见  显露、显现  动词  xi4n   
属(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  亲属 军属 家属     名词  sh)  本文用例读shuǔ,跟在第一、二人称的人称代词后构成复数形式。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请托  动词  zh(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接连、连续  副词     
安(君安与项伯有故、沛公安在、卮酒安足辞)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如何  疑问代词  1n  所引本文中三个例句,—问 原因,—问地 点,—表反诘。
          
  尔安敢轻吾射 安得广厦千万间  怎么、哪里       
 
(三)与现代汉语作比较。
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长期演变中,有些字在音、形、义及语法功能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将这些字词在古汉语中的用例与现代汉语作纵的历史比较,不但有助于思考,还可以使初学者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古汉语中的某些特殊语言现象。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沛公北向坐”,“置之坐上”,“击沛公于坐”,这里的四个“坐”字同形。在现代汉语中,已分化为作动词的“坐”和作名词的“座”。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与“背”通假。同样,“早”可以写作“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邀”可以写作“要”(“张良出,要项伯”),“纳”可以写作“内”(“毋内诸侯”,“欲止不内”)。在现代汉语中,如果这样用就得算是别字。
这些用例,说明司马迁写《史记》,虽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整顿工作,即秦代“书同文”之后,但同音、近音字互相通假等现象仍较普遍,有些字当时还未分化。认识这一点很有好处,解释古文时,就能有意识地把字词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加以正确的考察和认识。
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把应该仔细加以区别的字误认为是通假,造成“通假成灾”的现象。比如《鸿门宴》里两处用“召”字:“范增起,出召项庄”,“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处用“招”字:“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荀子《劝学》篇中也用过这个“招”字:“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可见,召、招二字,虽音近义通,区别却是很明显的:用嘴叫人用“召”,打手势叫人用“招”。这是在字形方面。

[1] [2] [3] [4] [5]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一》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