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教案 | 人气:808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解读《改造我们的学习》
毫无疑问,无论从论证逻辑、论证方法还是从议论语言上看,《改造我们的学习》都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甚至堪称议论文的典范。 
也正因为是典范,反而使得再从一般议论文的角度去解析这篇文章便显得意义不大。因为高一的学生对议论文基本特点已是相当熟悉了,再去告诉他们第一段是提出问题、第二段是分析问题,哪里用了事实论证、哪里用了对比论证,只不过是对固有知识的重复或者强化。 
那么,这篇文章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意义呢?我以为可从这样两个方面考虑: 
一、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这是教材提出的学习重点,这篇文章看似很长,但其实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却比较单一。因为作者反复都是在强调这样三个问题:即要研究周围的环境、研究中国的历史、要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目的,作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先提出我们在三个方面做得不够。第三部分则就对待这三个方面的两种不同态度作比较。第四部分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就是这篇课文要传达的主要信息,非常简单。 
但要让学生迅速提炼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却不易。文章很长,就意味着对目标信息的干扰越大,如何来排除这些干扰信息(这里所说的干扰信息并非作者故意安排来扰乱读者思路的信息,相反,是那些为了证明目标信息但实际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的信息)呢?可以利用电子文档的优势,采用“关键语句”的形式来完成。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按常理,一篇文章的总结部分应在这里,不管前面作者分析了多少内容,是如何分析的,在总结部分里他总是要进行集中概括,得出结论。事实也正如此,作者在第四部分用非常醒目的“(一)、(二)、(三)”的序号对全文的内容作了总结。于是,可以要求学生从这“(一)、(二)、(三)”中获得“关键语句”。就是前面所说的“要研究周围的环境(中国的现状)、研究中国的历史、要用马列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实践的实际问题”。然后再到课文里去搜索相关的信息,这样很快就可以排除那些干扰信息,梳理出文章的思路来。 
这是对于整篇课文而言,其实,对于其中一段文章,一句话,也有目标信息与干扰信息的区别。这一层面的训练可以通过从文中提取一些句子由学生完成对目标信息的筛选。如课文的第一部分,整段的关键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而这一句话的关键又在“日益结合”,后面只不过都在论述“日益结合”的标志(或者说是具体表现)和意义。 
二是这篇课文的思想价值。我们不想去探寻课文在政治意义上的思想价值,这是早已有定论的了。其实,直至今天看来,毛泽东的这篇文章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先让我们来看看文章的语境:①、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当时党内还有一定的影响,所谓“左倾教条主义”,其本质就是脱离具体实际看问题(包括在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点上),割断历史,贪大冒进。②、当时抗日战争正入于最艰难的时期,共产党正面临着极端的困难,这时迫切需要统一党内思想,促进团结。在这样的语境中,毛泽东和革命者们面对着的是“中国革命”这样一个大课题,到底该怎么办?怎样才能使中国革命顺利进行下去直至成功? 
于是,毛泽东发起了“延安整风运动”,提出“要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研究中国的历史,用马列主义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样三条对策。 
如果将“中国革命”当作一个问题,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任务,那么,毛泽东的三条对策实际上也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基本思路:①、要界定问题,描述问题,研究问题的现状,研究与问题有关的一切联系;②、要研究问题的历史,研究问题出现的来龙去脉;③、别人解决类似“问题”的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从这条思路出发,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今天所讲的邓小平理论本质上也是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将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学习中,生活中,需要面对、需要解决的“课题” 无处不在。我们在面对其中的许多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或猛打猛冲,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课题”的几条基本思路,或者说是指导思想。用这种思路去改造我们的学习方式,将是大有益的。因此,我以为在今天,这篇文章的思想价值更在于此。 
学习语文,解读一篇文章,目的决不能仅是了解一些知识点。这篇课文,如果我们只读出论证的方法,论证的结构,或者只停留在对作者论点表面的了解上,实在是没有多少意义。语文是生活性、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只有为师生情感与智慧的参与提供一条途径,使语文能直接地面对甚至进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时,我们才能说赋于了语文真正的意义。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