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画有两个正方形的纸。
教师:这里有两个正方形,我们用涂颜色的方法,在左边的正方形中表示出0.30。
教师让全体学生在自己的纸上试做,请一位学生到前面在投影片上试做。全体做完之后,教师提问:0.30表示几个几分之-?
左边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在这个正方形里要用多少份来表示30个百分之一?
集体订正,同桌同学交换作业,看看在左边的正方形里表示0.30是否做得对,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做时是怎样想的。
从上面的例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教师先让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会儿,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规律,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这一结论叫做小数的性质。由于小数有这样的性质,所以,
0.1=0.10=0.100
3.课堂练习。
①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三的第1题。指名让学生判断所给的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说根据是什么,集体订正。
②教师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67页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4.教学例3。
教师: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教师板书例3。然后指名让学生化简0.70和105.0900,集体订正。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以后在进行小数计算时,遇到小数末尾有0,通常可以进行小数化简。
5.教学例4。
教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2.5元可以写成2.50元;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例如3元可以写成3.00元。
教师出示例4,指名让学生读题。
教师提问: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不改变数的大小,把小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
学生理解题意后,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独立做。做完以后,根据题意订正黑板上的三道题。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也就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通常可以去掉“0”,把小数化简;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0”,整数也可以写成小数的形式。
五、课外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设计:本课知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帮助差生跟上教学进度。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后附记:
课题: 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例5、例6及“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三的第7——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比较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比较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画有教科书第57页例6图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在O里填上“>”“<”或“=”。
0.08○0.07 0.65○0.56
1.2○0.9 0.40○0.4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654○543 8321○8436
二、自学新课
教师:我们学习过整数大小的比较,谁来说一说整数大小是怎样比较的?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然后教师强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要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怎样比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它。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同整数一样,也是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我们先来看位数相同的小数大小的比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自学例5。
检验自学效果。
提问:2.35元和2.41元,它们的整数部分是多少?表示多少元?
整数数目相同时,该比较哪位?
十分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各表示多少元?各表示多少角?
十分位上哪一个数大?
那么,可以判断两个小数中哪一个小数大吗?
指名让学生回答。
3.自学例6。
4.检验自学效果
教师板书:0.07米○0.059米,指名回答。
4.小组讨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应该怎样比较。
然后指名让小组代表说比较的方法。
教师小结:出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让同学们默读两遍,齐读一遍。
教师板书“做—做”中的两道题:
6.53○6.29 0.458○0.54
指名让几名学生做题,并说一说6—已是怎样比较的。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集体订正,每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给这些小数排顺序,要做什么?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排列的方法。 3.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全班学生自己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课外作业 、
练习十三的第10—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5: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
2.35元<2.41元
例6: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
0.07米>0.059米
课后附记: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课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具准备:投影片或小黑板若干块,内容是:
①例1中的四个式子。
②小数点移动引起原来的数发生变化的规律(两个方框中的内容。)
③两个“做一做”中的题目。
一、复习旧知: 比较下面两组数的大小。
0.84○0.840 2.54○25.4
教师提问:2.54和25.4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教师:我们看到2.54和25.4这两个小数的数字相同,但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2.5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变成了25. 4,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
0.04米=( )毫米
0.4米=( )毫米
4米=( )毫米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填写,其他同学做在课堂练习本上。学生填完以后,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观察黑板上的这几个式子,第二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有什么变化?
(2)0.004变成子0.04,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
(3)千分位上的4移到了哪一位上?4毫米变成40毫米扩大了多少倍?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式:同第—个算式比较;小数点有什么变化,小数值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师:把第二、第三、,第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谁能试着说—说?
可先让同桌学生互相讨论一下;然后指名说—说。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小数点向右移,原数扩大的变化规律,让学生齐读。
教师出示写有教科书第60页“做—做”题目的投影片(或小黑板),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同0.372比较,3.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
扩大了多少倍?372的小数点在哪里?
教师:我们已经发现了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这样的规律。现在我们再来观察这四个式子(指例1的四个式子)。如果从第四个式于起,依次往上看,把第三、第二、第—个式子分别同第四个式广比较,小数点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