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一

六六教师之家 | 四年级数学教案 | 人气:180

标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一,
  教师板书出下面的算式:  
  18+17○17+18
 小组讨论: “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O里应填什么?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几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教师总结: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再看看教科书第13页方框里的话。  
  4.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提出: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大家想一想怎样能把这二规律表示得即简单又清楚?
 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地说明用字母表示可以做到这一点。然后提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b=b+a  
  说明a和b可以表示0、1、2、3、……中的任意一个数;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不能表示任意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就可以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比如,“a+b=b+a”可以表示2+1=1十2,137+357=357+137,等等。
 接着教师提问:
 “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使学生明确以前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用的加法交换律。 
 5.做第13页的“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订正时,说一说是根据哪个规律填写的。
 第2题,验算的竖式可以直接写在原式的右边。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2—4题。  
  1、第2题,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根据哪个运算定律来填数,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运算定律的结语及字母表达式帮助理解。  
  2.第3题,让学生根据运算定律来判断每个等式是不是符合运算定律的要求。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子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谁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五:板书设计:  

 例1:       137米   357米
北京    天津    济南

         137+357=494(千米)
              答:全长有494千米。
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教学设想:本课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这课基本上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课后附记:





课题: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的例4一例5,练习三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抿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添上适当的数。
 35+( )=65+( )
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计算完后,让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3。
给上面的复习题3加上一个已知条件“三班有49人”,问题改为“三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后,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用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我们在前面研究过,求两个数的和一共是多少,知道用加法算。
小组讨论:现在求三个班人数的和一共是多少可以怎样算呢?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
  汇报:第一种解法:先把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和,再加上三班的人数。引导学生说出综合算式:(48+50+49,强调说明,为了表明先算一班与二班人数的和,可以在48和50的外面加上小括号。)
  汇报:第二种解法:先把二班和三班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和,再加上1班的人数。
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48+(50+49)。强调说明,为了表示先算二班与三班个数的和,要在50和49的外面加上小括号。 提问:“这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
(板书:(48+50)十49=48+(50+49))
  “有什么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等号左边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等号右边先把50和49相加,再同48相加。)
  学生回答后,共同归纳整理:48、50和49这三个数相加,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或者先把50和49相加,再同48相加,它们的得数一样,也就是和不变。  
  2.再出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1)教师:我们再观察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12+13)+14○12+(13+14 )  
  先让学生算一算,看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2)再观察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20+150)+230○320+(150+230)  
  让学生说一说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3.比较三个等式,突出下面三点: 
  (1)这三个等式中,左右两边各有几个加数?(三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一样吗?  
  (2)这三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3)再看右边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提问: “每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怎么样?”
  “谁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让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一看教科书第14页的结语。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一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4.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板书:
(a+b)+c=a+(b+c)
  5.练习。
  完成第15页“做一做”上面的题目。让学生把数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6.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学习例4。
  出示:480+325+75  
  让学生想—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480+325+75
480+(325+75);计算时方框里的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
(2)学习例5。  
出示;325+480+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试算后,讨论订正。
 (3)比较例4、例5。
  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例3、例4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例3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只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使计算简便。而例4,要使325和75相加,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把75调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4)做第15页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5、6、7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1)第5题,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根据哪个运算定律来填数。
  (2)第6题,要注意a+(20+9)=(口十20)+9这道题,看学生是否能判断出,这道题虽然有字母又有数目,但它仍符合加法结合律。 
  (3)第7题,要求学生选两道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加法结合律的。如37+8,先把37分成30+7,应用结合律可以先把7和8相加,再和30相加。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的第8、9、10题。


板书设计:例4:  480+325+75      例5: 325+480+75
=480+(325+75)       =(325+75)+480
    =880             =880


教学设想:本课知识比较容易理解,但运用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所以采用了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了即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照顾差生的教学目的。




课后附记:
小学数学教案第七册   第一单元   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8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一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上一页  [1] [2] [3] [4]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一》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四年级数学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