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计划

六六教师之家 | 五年级数学教案 | 人气:417

标签: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二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
解答后问:⒈类似第1题的有关内容和方法以前是否学过,它的答案能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用途?⒉第2题要求的是什么,是怎样计算的?
二、新课
教学例1。出示例1,学生读题。
提问:
⑴例1与复习2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
⑵这题求的是什么?
⑶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因此这题该怎样解答。
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
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
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
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
提问:
⑴例2与例1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⑵联系例1的解法想一想: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需要先求什么?
⑶要求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应该怎样计算?
⑷各人把“全班共多少人”“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做在课本上。
⑸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列有P14页下面)
3.练习。
课本P14页的“做一做”
学生审题,独立完成,评讲。
问:这道题与例1、例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有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小结
  以前我们学过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请大家阅读课本P13、14页上的内容。
四、作业
练习三1、2、3、4


单元课时:7 求平均数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5—10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较复 
     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五年级二班分成3组种花,第一组种25株,第二组种株,第三组种20株。平均每组种多少株?
五年级二班分成3组种花,第一组12人,共种花27株;第二组8人,共种花20株;第三组10人,共种花25株。全班平均每人种花多少株?
下表是五年级二班分成3个组种花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种花多少株?
各组人数  12  8  10    平均每人种花株数  2.25  2.5  2.5    学生独立解答,解完后教师提问:
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计算方法为什么都不相同?
二、巩固练习
练习三 5
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练习三 9
学生审题后,问:题目中“每一百平方米”表示什么?那题目中160平方米与240平方米,怎样用一百平方米来表示?
练习三 10
问:在统计表中,项目、数量和时间各是指什么?
解题时提醒学生,每小题要求的是什么?应从表中取哪些数据进行计算。
三、作业
练习三6、7、8
学有余力的做练习三11、12


       整理和复习
单元课时:8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17页1—3 练习四1—3
教学目的:1 使学生加深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2 会把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成完整的 
     统计表,能够看懂统计表和表中所说明的问题。
     3 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 
     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下面是一个国营农场去年农产品产量和种植面积的统计表。计算出每种农产品平均每公顷的产量。

  种植面积
(公顷)  总产量
(吨)  平均每公顷产量(吨)    玉米  160  2640      小麦  240  1296      大豆  290  783        按表中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哪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最大?哪种最小?  ⑵哪种农产品的总产量最高?哪种最低?  ⑶哪种农产品的平均产量最高?哪种最低?
2.五年级两个班到公园去种草。一班36人,共种草96.2平方米;二班39人,共种草105.3平方米。五年级平均每班种草多少平方米?五年级平均每人种草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指名回答并订正。
二、新课
1.课本P17页:整理和复习1
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提问:
⑴这些分数中,最高分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
⑵怎样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按给出的分数段,统计成绩填入统计表内)
⑶把原始数据制成统计表后,能说明什么问题?(可清楚地看出全班成绩的分布情况和每个分数段的人数)
课本P17页:整理和复习2
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提问:
这题统计表的横向栏目应怎么填?
做完后比较:五、六年级参加各个项目人数的多少。
课本P17页:整理和复习3
学生读题。讨论:解答求平均数的问题应该注意什么?
⑴做题时应要先弄清什么?
⑵解题时要先求什么?
学生解答。
三、作业
练习四 1
练习四2、3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课时:1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9—20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练习五1—3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 
     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实物和框架图,演示用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根据学生回答,将已学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分别写在黑板两边。然后指着平面图形问:谁能说说,这些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二、新课
然后指着立体图形,这些是什么图形呢?(板书:立体图形)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立体图形。出示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说出这些形状都是什么形状?
指出:这些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在这一单元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其他的形体在以后还要学习。今天我们先学习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计划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相互辩认,是否是长方体。
教学例1。
⑴认识长方体的面。
演示:切芋头或萝卜。指出:这个切面叫做面。
那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出示问题,学生自己观察。问题:①长方体有几个面?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汇报,在汇报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时,问:是否还有其它意见?引导学生发现,有的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一般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⑵认识长方体的棱。
演示:再切一个与刚才垂直相交的面。指出:这时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请大家用手摸摸两个面相交的地方,问:这叫什么?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多少条棱?怎样数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可把棱分成3组,每组4条,共12条)
棱是直的,是线段,是可以度量长度的,现在请大家量一下,并记录下来,观察度量的结果,你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上面的研究,你是否发现了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
总结: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的棱互相平行,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⑶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演示:再切使之与前两个面互相垂直。
问:现在看到了几条棱?这三条棱相交于一点,指出:这点叫长方体的顶点。
现在请大家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多少个顶点?
讲述:通过上面的学习,谁能说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小结:P20页(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例2。
出示长方体框架。
⑴问: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分成几组?
每一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在一个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相交于其他顶点的棱呢?
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⑵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实物,同桌分别指出它的长、宽、高。把长方体再互换位置,再说说长、宽、高。
⑶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发现什么?长、宽、高的长短与长方体有什么样的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由它的长、宽、高决定。
三、巩固练习
课本P20页的“做一做”
练习五 3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五 1、2


单元课时:2 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21页及“做一做” 练习五4—8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 
     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五年级数学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