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册教案,
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5=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
一个梯形的面积怎样算?(提示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5)×4÷2
=8×4÷2
=32÷2
=16(平方厘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刚才我们已经看到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算的?(底×高)
问:在这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就是梯形的高)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S=(a+b)×h÷2
问:为什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中要除以2?(提问学生重申说明:我们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把梯形转化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而由两个梯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正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再乘以高,梯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2.应用总结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梯形面积。
(1)出示第81页例题。
指名读题,教师出示水渠的教具,再指出它的横截面,让学生看清它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再让学生看书。
问: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下底呢?
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2)完成教科书第8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计算(说明:四边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就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九第1、2题。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3、4题。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5~10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练习十九的第5题。
2.出示小黑板。
师:这是一个梯形图,要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到黑板前量出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知道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求出它的面积?用哪个公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S=(a+b)×h÷2)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7题,出示水渠模型,问:
这是什么模型?它的横截面是什么形?
渠口的宽可以看成是梯形的什么?渠底的宽呢?
渠深可以看成是梯形的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填表)
2.第8题,先让学生读题,教师说明:这是飞机模型中机翼的平面图。它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
问:现在要求这个机翼平面图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
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教师提示:因为飞机机翼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组成的,如果设想把这个机翼从中间剪开,成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再把其中一个梯形经过平移,使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100毫米加46毫米,高是250毫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我们所要求的机翼平面图的面积相等。)
3.第9题,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4.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6题和17题。
第16题,先让学生弄清楚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再引导学生用求未知数的方法求出梯形的高。
第17题,这一题是求梯形的面积,上底和下底都是已知的,高是未知的。
高能不能求出来呢?怎样求?
怎样利用涂色的三角形的条件求出梯形的高呢?
三.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6题和第10题。
课后小结:
第七课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册教案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距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和第87页上面的内容,完成第8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十的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可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3)使用标杆测定两点间直线的方法。
学生先看第86页内容。
教师用教具讲解,教学生使用标杆的方法,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直线。
问:为什么插在C点的插杆必须和B点标杆同时被A点标杆挡住,三点才在一条直线上?
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一条直线。测定直线后,就可以就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间的距离。
三、实际测量练习。
课本第87页“做一做”,教师指导学生应用工具实际操作。
在校园里先确定两点,插上标杆,并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再用卷尺测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
四、小结。
要知道土地大小,就必须测量土地。本课要求大家认识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并对实际测量中的不正确方法,指出原因,提出注意点。
五、作业。
1、复习课本有关测量方法,要求理解和掌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