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册教案

六六教师之家 | 三年级数学教案 | 人气:992

标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册教案,
   算式中有几步计算?(两步)
  是什么式题?(连乘式题)
  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不是,又有小数又有整数)
  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0.45(0.18)
  学生独立算完,一学生到黑板板演。
小结:小数连乘与整数连乘计算顺序一样,无括号时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3.讲解连乘算式的意义、读法。
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
  0.45(300(0.18
  0.45((0.18(300)
  这几种算式怎样读?
  0.45(300(0.18 读作:0.45与0.18的积乘以300
  0.45((0.18(300) 读作:0.45乘以0.18与300的积。
  这几道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让学生解释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先读算式,再计算下面各题。
   0.82(1.2(5.2  1.5(3.4(0.84  
   72(0.81+10.4  7.06(2.4(5.7
2、文字题。
⑴4.5乘以0.4与0.25的积,结果是多少?
    4.5((0.4(0.25)
⑵3.12与0.8的积乘以0.29,得多少?
    3.12(0.8(0.29
⑶4.19与5.21的和乘以3.8,积是多少?
    (4.19+5.21) (3.8
⑷5.1与4.6的差乘以3.8,积是多少?
    (5.1(4.6) (3.8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1-4题。



课后小结:




第九课时: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册教案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
  教学目的: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4  1.25(0.8  32(25(4    0.5(200  0.5(1.01  125(18(8    问:连乘的式题你是怎么算的?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主要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来说明)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b(a  (a(b)(c=a((b(c)    (a+b) (c=a(c+b(c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6(4  47(8(125    48(99  54(61+61(46    3.分组计算下面各题。
0.7(1.2  1.2(0.7    (0.8(0.5) (0.4  0.8((0.5(0.4)    (2.4+3.6) (0.5  2.4(0.5+3.6(0.5    左边和右边对应算式结果相同吗?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4.小结: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二、新授。
学生尝试计算。
0.25(4.78(4
   =0.25(4(4.78
   =1(4.78
   =4.78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1
   =130+0.65
   =130.65    学生板演后,要讲出简算依据。
小结: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0.125(4(8  3.2(1.25    0.5(0.46+0.5(0.54  2.5(99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三第3、4、5题。



课后小结:

















第十课时:小数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取近似值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取积的近似值,熟练运用定律使一些小数乘法运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
4.3(0.2  0.008(1.25  0.13(0.4  1.5(0.4    0.25(400  1.6(0.5  0.25(68(40  16(0.5      2.计算46.15(0.23 要求积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125(13(8  3.4(99  32(2.5    0.42(72+38(0.42  2.5(0.8(4(1.25        4.改错题.
1.074(5.8=0.62292
0.7(0.9=0.6(保留一位小数)
(3)  4.25  (4)  0.15      ×4.6    ×2.34      2550    60       1700        45           1.9950      30            0.00810        5.判断题.
0.8(5与5(0.8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  )
3.95保留一位小数是4。( )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用于小数乘法。( )
4(3.5表示4个3.5是多少?(  )
列竖式计算时,要把因数中小数点齐。( )
  二、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三第6题,第14题、16题。

第十一课时:查表求积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8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会用查表的方法求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把例8的价格表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0.7  0.875+4.125  3.7+3.7-3.7+0.3
  0.45(0.2  0.08(0.125  0.1(0.1-0.1(0.01
  2、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31+0.25(69  4.38(6+4(4.38
  二、新授。
  1、介绍表算。
  日常生活中,遇到物品的单价固定,数量经常变化,而要迅速求出总价时,可以用查表的方式代替乘法计算。  
  2、教授例8
出示表格:
数量
(千克)  1  2  3  4  5  6  7  8  9    总价(元)  2.14  4.28  6.42  8.56  10.70  12.84  14.98  17.12  19.26    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面粉售价表上标明的是每千克2.14元的面粉从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
教师引导学生看售价表。指名说出从1千克到9千克各是多少元。
师:我们要买1到9千克的面粉,就可以从表上直接查出应付多少钱。
问:如果我要买9千克以上的面粉,怎样用这个售价表很快算出要付的钱数,如我要买1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
让学生适当讨论如果学生说出用加法进行计算,先肯定是对的,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老师指一下1千克启发学生从中思考。使学生明确:用1千克的售价乘以10就是10千克面粉应付的钱数,也就是2.14(10=21.4 。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问:如果要买4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应付85.6元)
  你是怎样想的?(先在售价表中查出4千克的售价8.56元,然后再把8.56扩大10倍,就可以求出应付的85.6元)
  这利用了什么规律?(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同样的道理,如果买70千克,应付多少元?(149.8元)
如果买10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214元)
如果买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计算,再独立计算,如果学生没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教师启发: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查表的方法计算整十、整百千克面粉的价钱,能不能利用前面的知识使这道题的计算简单一些呢?
“25千克可以看成几十与几的和?”(20和5的和) 
“2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会求吗?”(在表中查出2千克的售价,再扩大10倍)
“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会求吗?”(在表中直接可以查到)
“那么,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该怎样求呢?”(把20千克的价钱与5千克的价钱合起来。)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2、基本练习。
 例 8后面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的第9、12题。













第十二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的内容,第15页例1。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册教案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教具准备:准备音课本第14页上3筒奶粉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后再计算。
 1365(15=91      1796(16=112......4
      
  2.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小数的除法(一))
  三、新授。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14页的图,指出每筒奶粉500克。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三道乘法应用题,让学生列式计算。板书:
 (1)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500(3=1500(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册教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三年级数学教案推荐